中国大学moo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查询-2024欧洲杯竞猜官方平台

会计类题库 1140
专题一 导论

专题一 单元测验

1、1.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资本论》
    d、《资本论》

2、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
    a、国际工人协会
    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德国工人党
    d、正义者同盟

3、3.在伦敦海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依据名言:“哲学家们知识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是( )。
    a、实践性
    b、革命性
    c、发展性
    d、科学性

4、4.1876-1878年,恩格斯写出了(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a、《共产党宣言》
    b、《哥达纲领批判》
    c、《资本论》
    d、《反杜林论》

5、在实践基础上的( )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a、科学性与批判性
    b、阶级性与革命性
    c、系统性与科学性
    d、科学性与革命性

专题一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

2、辨析题:2.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

3、辨析题:3.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创造。

4、辨析题:4.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5、简答题: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6、简答题:6.如何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二 单元测验

1、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4、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5、5.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都是客观的
    b、内因和外因相互转化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受
    d、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专题二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辨析题:2.一切运动、变化都是事物的发展。

3、辨析题:3.可知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

4、辨析题:4.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5、简答题:1.如何认识“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6、简答题: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三 单元测验

1、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c、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2.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科学实验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3、3.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苹果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苹果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4、4.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
    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5、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专题三单元作业

1、1.旧唯物主义和辩证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2、2.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3、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4、4.既然真理是客观的,那么,真理与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是完全等同的。

5、简答题: 5.如何认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6、简答题: 6.如何认识“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单元测验

1、1.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2、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3、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4、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住行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5、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专题四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

2、辨析题:2.“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3、辨析题:3.历史发展的总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括个人 意志。

4、辨析题:4.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5、简答题:5.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

6、简答题:6.我们对待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专题五 单元测验

1、1.商品经济是作为( )的对立物发展起来的。
    a、农业经济
    b、自然经济
    c、工业经济
    d、市场经济

2、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用于调节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是( )。
    a、货币流通规律
    b、价值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
    d、商品的竞争规律

3、3.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矛盾的外在表现为( )。
    a、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
    c、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d、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

4、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主要表现为( ) 。
    a、商品的生产过程
    b、价值形成的过程
    c、价值的增值过程
    d、价值的转移的过程

5、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 )理解“政治经济学枢纽”
    a、价值规律理论
    b、商品二因素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专题五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制的唯一形式

2、辨析题: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也是一种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属性。

3、辨析题:3.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4、辨析题:4.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简答题:5.如何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

6、简答题:6.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六 单元测验

1、1.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的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c、市场经济的自发调节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2、2.垄断形成的原因在于( )。
    a、跨国公司的产生
    b、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c、国家干预的不断增强
    d、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3、3.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4.生产集中的结果是( )。
    a、大资本吞并小资本
    b、劳动生产资料的集中
    c、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d、劳动生产利率的日益提高

5、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是通过( )来实现的
    a、代理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新闻媒体等媒介的干预

专题六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彻底消除其自身的固有矛盾。

2、辨析题: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3、辨析题:3.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4、辨析题:4.经济全球化只是一部分国家的独角戏,而非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实现发展的大舞台。

5、简答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其作用是什么?

6、简答题:2.为什么说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七 单元测验

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2.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为( )。
    a、16世纪初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末
    d、19世纪上半叶

3、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4、4.“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形态”是指( )。
    a、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5、5.下列不属于列宁晚年著作是( )。
    a、《日记摘录》
    b、《宁肯少些,但要好些》
    c、《论俄国革命》
    d、《论欧洲联邦口号》

专题七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并不意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2、辨析题:2.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

3、辨析题:3.“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是一个彼此矛盾的关系体。

4、辨析题:4.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简答题:5.为什么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

6、简答题:6.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专题八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专题八 单元测验

1、1.在对未来社会的预见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准确无误地预测未来
    b、是否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
    c、是否提出未来社会的具体方案
    d、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2.“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句话出自于( )。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哥达纲领批判》

3、3.马克思在( )中作出了“两个必然”的论断。
    a、《共产党宣言》
    b、《〈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4.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国家也将消亡,这并不意味着( ) 。
    a、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
    b、社会组织管理机构的消亡
    c、政治国家的消亡
    d、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国家机器的消亡

5、5“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这句话源自于(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专题八 单元作业

1、辨析题: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

2、辨析题:2.空想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

3、辨析题:3.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4、辨析题:4.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5、简答题:5.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6、简答题:6.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之间的关系。

专题一 导论

专题一 导论

专题一 导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
    a、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b、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

2、19世纪30-40年代,法国、英国和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a、资本家
    b、共产党
    c、现代资产阶级
    d、现代无产阶级

3、下列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科学社会主义

4、( )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a、巴黎公社
    b、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美国独立运动

5、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 )。
    a、大同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是( )。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与转化定量
    c、生物进化论
    d、相对论

7、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d、科学社会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 )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a、存在
    b、自然
    c、人类思维
    d、社会

9、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的思想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美国实用主义哲学
    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0、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是( )。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唯物史观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学说

1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是( )。
    a、自我论
    b、认识论
    c、辨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1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 )的共产主义社会。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可持续发展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13、如何学习、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a、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c、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将马克思主义化作自觉的行动

14、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有( )。
    a、科学性、革命性
    b、实践性
    c、人民性
    d、发展性

15、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
    b、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应当从实际出发
    c、必须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d、《共产党宣言》的原理过时了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专题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专题二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不少人体验过这样的小测试,面对同一张人物肖像,有人看到了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有人看到的确实正值青春妙龄的年轻姑娘。关注角度、聚焦方位不同,看到的图像竟也存在天壤之别。对同一张肖像的两种看法都是( )
    a、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b、对现实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中固有形象的表现形式
    d、意识主观自生的产物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 )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物质
    d、物质就是运动

3、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采用了独特的“思想实验”,他的“思想实验”不是在实验室中而是在思想中进行的,所使用的不是仪器设备而是严密的逻辑和数学的指导,这说明( )
    a、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b、简介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
    c、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过程
    d、逻辑推导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一

4、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我国北方农民总结出“白霜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农谚。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半球气候带北移,如今北方小麦的播种实践已经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这说明( )
    a、自然规律的变化取决于人的观察结果
    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c、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d、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5、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这说明( )
    a、意识来源于人脑
    b、意识是连接主题和客体的中介
    c、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像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以下关于质、量、度,表述正确的有( )
    a、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b、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c、区分质是认识量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
    d、考察量是认识质的前提,区分质是认识量的深化

7、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具有多样的形式

8、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b、前者肯定绝对运动,后者否定相对静止
    c、前者是相对主义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否定绝对运动,后者肯定相对静止

9、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
    a、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当作物质的一般特征
    b、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意识由物质决定
    d、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10、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c、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d、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

11、以下现象不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冬去春来
    b、电闪雷鸣
    c、昼夜交替
    d、摩擦生热

12、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在于不承认( )
    a、否定是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d、否定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13、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上反映事物的一对基本范畴。内容和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是(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b、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也都有一定的内容
    c、内容与形式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d、对于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内容与形式不具有确定的差别

14、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1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三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三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要( )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思想上达到绝对自由
    b、不受任何约束,做到随心所欲
    c、抛弃原有的一切观念,重新评价一切
    d、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坚持实事求是

2、真理是( )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4、在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中的认识是( )
    a、感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b、理性抽象阶段的认识
    c、理性具体阶段的认识
    d、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认识

5、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6、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9、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好条件

10、“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 )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1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2、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原理的是( )
    a、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3、尽管历史上罗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说”当作“异端邪说”加以打击,但这既不能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规律,也不能阻止人们接受“日心说”。这一事实说明( )
    a、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客观规律起作用是无条件的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14、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物质活动,具有( )的特征
    a、直接现实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主观目的性

15、“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专题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2、“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

3、19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社会意识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c、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性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一致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素质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科学技术
    d、自然资源

5、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d、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

6、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7、下列关于生产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产关系体现的是在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b、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形式,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内容
    c、生产关系是人类各种关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基本的关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各方面内容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

8、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 )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9、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这段话表明了 ( )
    a、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
    b、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d、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与人的意志无关

10、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 )
    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
    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

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1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5、10.社会形态的更替是( )
    a、一个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的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
    b、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专题五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1、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
    a、政党制度
    b、选举制度
    c、文官制度
    d、国家制度

2、价值的实体是通过( )劳动形成的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个人劳动
    d、社会劳动

3、商品经济是( )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4、下列不属于产业资本的组成成分的是( )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银行资本

5、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靠( )
    a、降低工人工资获得的
    b、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的
    c、提高生产技术获得的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获得的

6、马克思指出,所谓资本的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以及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
    a、用野蛮的手段进行殖民掠夺
    b、用暴力的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c、利用资本获取市场暴利
    d、用剥削的手段获取剩余价值

7、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表现为( )
    a、缓和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b、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c、自发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8、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需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其途径有( )
    a、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b、深化对价值创造的认识
    c、深化对价值分配的认识
    d、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深灰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9、“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 )
    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d、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10、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润,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一般而言,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d、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11、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
    a、它们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值再现出来
    b、它们的价值量会发生转移且价值量会增加
    c、它们的价值由劳动者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d、它们是使用价值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12、产业资本在循环的过程中需要经历的阶段有( )
    a、购买阶段
    b、危机阶段
    c、生产阶段
    d、售卖阶段

13、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是在( )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a、私有制原则
    b、“主权在民”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人权原则

14、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因素是( )
    a、生产的技术构成
    b、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c、资本周转的时间
    d、生产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15、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
    a、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b、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c、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糟粕,所以要全盘否定
    d、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专题六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六专题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托拉斯和康采恩等
    c、经营管理社会化
    d、混合联合企业

2、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是( )
    a、劳资关系的变化
    b、分配关系的变化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d、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包括(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矛盾基本矛盾的变化为( )
    a、不断缓和
    b、彻底解决
    c、始终不变
    d、日益加剧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国家干预等手段( )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b、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导致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6、下面不属于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农业资本
    b、工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7、垄断利润的来源是( )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们剥削的加强
    b、通过垄断高价或者低价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c、通过垄断国家政权,对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d、通过加强对他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8、下列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合营企业
    c、国家的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
    d、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

9、下列关于垄断价格的说法正确是()
    a、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b、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规定的商品价格
    c、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取得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d、垄断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10、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下面属于负面影响的是( )
    a、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
    b、加剧了环境污染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经济风险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地位和收益的不平等、不平衡

11、下列属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变化的是( )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
    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着
    c、知识性和服务型劳动者数量的减少
    d、以剪息票为生的食利者数量的增加

1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原因有( )
    a、垄断资本剥削程度的日益弱化
    b、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c、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
    d、社会主义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1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怪象”有( )
    a、经济发展的“失调”
    b、政治体制的“失灵”
    c、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失衡
    d、社会融合机制“失效”

14、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15、下列属于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的是( )
    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运行不断激化矛盾和冲突
    c、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的两极分化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专题七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c、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d、党的思想建设问题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
    b、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手段
    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相互独立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5、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巴黎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辛亥革命

6、下列属于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60年代著作的是( )
    a、《论犹太人问题》
    b、《神圣家族》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7、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文艺复兴阶段
    d、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8、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 )
    a、每个个体都能实现绝对自由
    b、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c、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
    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是因为( )
    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的渐进性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
    d、我国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1、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包括( )
    a、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一
    b、各个国家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不同
    c、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
    d、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12、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党和国家要( )
    a、始终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始终秉持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和谐生态理念
    c、始终坚持庸俗社会主义建设的一般原则
    d、善于充分吸收利用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13、下列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有( )
    a、苏联模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南斯拉夫模式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14、列宁在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其中包括( )。
    a、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b、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c、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
    d、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15、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
    a、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b、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c、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制约

专题八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专题八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专题八 单元考试

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c、前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后者是社会价值的体现
    d、两者是彼此并进的历史发展过程

2、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找到现实的阶级力量,它就是( )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
    d、无产阶级

3、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高度和谐自由美好的社会
    b、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任何矛盾
    c、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d、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静态的社会

4、习近平“我们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最高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努力。”习近平所说的“最高理想”是指( )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个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个人对职业理想的向往和最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5、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体现了( )
    a、人类自由的绝对性
    b、人类政治权利完备性
    c、人类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
    d、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6、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是( )。
    a、最终理想和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b、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c、最大理想和最小理想的关系
    d、全人类理想和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7、马、恩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其利用唯物史观( )
    a、揭露了资本主义弊端产生的根源
    b、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
    c、发现了资本主义孕育的新因素
    d、对未来社会的特点作出了科学的预见

8、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b、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高度和谐
    c、产品极大丰富
    d、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9、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可以从( )方面来把握。
    a、生产力状况
    b、生产关系状况
    c、社会生活
    d、精神生活

10、下面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
    b、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组成成分
    c、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思想的重要价值旨趣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

11、在把握和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时,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者的统一,不能把其割裂或对立起来,下列说法正确有( )
    a、没有远大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
    b、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远大理想就没有现实的
    c、在实际生活中应把共同理想放在首位,远大理想放在次位
    d、在实际生活中应把远大理想放在首位,把共同理想放在次位

12、下面对于理想信念认识正确的有( )
    a、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b、理想信念是人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
    c、理想信念是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d、理想信念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13、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 )。
    a、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
    d、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14、下列属于马克思所划分的必然王国的是(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5、下列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理想
    b、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理想
    c、共产主义理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

最新
1863
977
164
2172
2767
2413
2887
1158
668
1060
精选
中国大学moocpython编程快速入门最新考试答案 2500
2787
中国大学mooc操作系统最新考试答案 590
2146
2192
2321
620
2951
中国大学mooc大学思辨英语听力最新考试答案 309
731
随机推荐
1813
2605
2268
1861
2378
712
2178
193
945
2238
网站地图